寒冬將至,新型冠狀病毒流行形式日益嚴峻,防控工作仍不容懈怠。糖尿病患者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易人群,糖尿病患者長期出于高血糖狀態,肌體防御感染的能力偏低,是各種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對與廣大糖友來說,打好這場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戰,保護好自己至關重要。
氣溫的逐漸降低除了讓人感到寒冷外,也給糖尿病患者帶來了額外的挑戰。一方面,冬季戶外活動、攝入增加,易導致血糖升高、體重增加等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氣溫的下降,可以使全身的血管收縮,引起一系列器官和組織的變化,尤其是已經受到血糖升高損害的心臟、腎臟、外周神經等,病情可能進一步加重。
防止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在冬季加重的最根本措施,還是要盡可能控制好血糖,減少糖尿病慢性血管病變的進展。
一方面,要按照醫生的指導,合理用藥。一般情況下,為了治療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患者還需要加用一些神經營養藥,抗氧化應激藥等。對于有服用其他降壓藥物、降脂藥物習慣的糖尿病患者來說,仍然有繼續服用的必要。
另一方面,規律的生活方式也是糖尿病患者“安全過冬”不可忽視的部分。例如,盡可能戒煙;取暖時,選擇暖氣、空調或者取暖器提高整體房間溫度,不要使用熱水袋、電熱毯等局部加熱的器具;用熱水洗腳時,用手或者請非糖尿病患者先測試水溫,也可以利用溫度計進行測溫,保證水溫不超過40°C;穿著合適的襪子、保暖的鞋等進行保暖等。
糖尿病患者慎用電熱毯、熱水袋暖腳氣溫下降后,人體的各級血管都會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加上高葡萄糖的作用,很容易導致糖尿病患者在冬季發作腦中風、心肌梗死等大血管病變。同時,糖尿病患者中外周血管病變加上冬季血管收縮,患者外周缺血的癥狀會更加明顯,可表現出雙下肢感覺冷、麻木、抽筋等,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皮膚起泡、腳趾變黑壞死等情況。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冬季為了緩解上述癥狀,常常會使用電熱毯、烤爐、熱水袋或熱水泡腳等方法增加暖意。但由于供應外周神經的微小血管在冬季的閉塞以及高糖對神經纖維的損傷,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的發生及發展也比較嚴重,這種神經病變既會加重雙下肢感覺冷、麻木、抽筋等癥狀,又會使得糖尿病患者感覺遲鈍,稍有不慎很容易導致足部及其他部位皮膚的燙傷及燒傷。如果處理不當,會形成嚴重的糖尿病足或慢性難愈的創面。
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中指出,具備以下因素之一,即為糖尿病高危人群:1、年齡≥40歲;2、超重與肥胖;3、高血壓;4、血脂異常;5、靜坐生活方式;6、糖尿病家族史;7、妊娠糖尿病史;8、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育史。
這其中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就是靜坐生活方式即久坐不愛活動的生活方式。因為很多人不會把久坐跟糖尿病聯系起來。國際權威雜志《糖尿病學》刊登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長時間久坐的人比經;顒拥娜祟净继悄虿∥kU高兩倍。張主任建議,每工作1~2小時,最好空出3~5分鐘時間,做一下伸展活動。飯后半小時也要活動一下。如乘公交車,可以提前一站下車,走路回家。如果路程不遠,可以選擇騎車或步行。
預防糖尿病,從健康生活方式著手,糖尿病已經開始有年輕化的趨勢,預防糖尿病要注意合理膳食、經常運動。特別是年輕人,平時要少吃一些大魚大肉、油炸、含糖量及鹽量過多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
健康人群從40歲開始每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議每半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時血糖,而且要及早干預。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使超重肥胖者體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下降35-58%。
此外,還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熬夜,比如玩手機、看電腦追劇等等,熬夜不但會傷氣血,還會引發糖尿病等一系列慢性疾病。即使是沒有任何不良習慣的年輕人,也最好要養成定期監測血糖的習慣。
|